4日,記者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獲悉,最近有消費者向質監(jiān)局12365投訴:購買的產品在保修期內維修商家卻要收費的問題。為防止類似消費陷阱的發(fā)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2365質監(jiān)熱線溫馨提示消費者購買家電時須認清“包修”與“保修”字樣,以免上當。
隨著家電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廠家為吸引更多消費者,開始玩文字游戲,在產品說明和宣傳資料中故意混淆“包修”與“保修”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導致一些消費者上當受騙。
“包修”與“保修”雖一字之差,但概念完全不同。“包修”是一個法定概念,指的是三包商品免費維修的有效期限。國家鼓勵企業(yè)做出高于國家規(guī)定的三包期限的承諾,延長其商品“包修”期。三包商品在包修期內出現(xiàn)質量問題,經營者應履行法定義務,提供免費維修,不得向消費者收取任何費用。而“保修”期則是企業(yè)自身對消費者的承諾,指的是三包商品除去包修期以后的保修期限,經營者在該期限內提供維修通常要收取零件成本費即材料費。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時要分清概念,不要誤把“保修”當“包修”,落入消費陷阱。
依據法律規(guī)定,經營者應將產品的包修期限明確寫入產品說明書及包(保)修卡。但實際上有些經營者的宣傳資料與包(保)修卡中的延長期限及產品說明書中的保修期限并不一致。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時應仔細查看廠家是否將包修期限寫入產品說明書,同時應要求經營者對產品“保修”的具體項目、期限及收費情況等出具文字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