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政府已經意識到四萬億強刺激的負面后果(個人猜測),大量產能過剩、浪費、貪污腐敗、更嚴重是打亂了企業(yè)的預期,阻礙了經濟的結構性調整。
我曾參加一個鋼鐵企業(yè)的年會,大概是四萬億之后兩年,一國有鋼企的老板說四萬億把我們坑苦了,本來在四萬億之前,我們準備調結構,把低端產品、低附加值產品淘汰掉,增產高端和高附加值產品,突然四萬億下來,低端的螺紋鋼、建筑鋼最賺錢,訂單忙的生產不過來,鋼廠很難受,低端產品的生產能力不夠,要不要擴建,做企業(yè)的看不了那么遠,本來都要淘汰了,反而擴建、擴大低端產能,現在全過剩了。(有鋼企老板問政府什么時候再出政策,我說你吃苦還不夠啊,還要受二遍罪?)政府不能干預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于刺激的效果。
2、政府也沒有四萬億的資源了。沒錢體現在地方政府大量的負債,中央政府還有錢修修高鐵,高鐵沒有收益,投資不能回收,政府沒錢。
3、本屆政府把經濟增長寄托在新的改革紅利上。確實推出一些改革措施,開放國有部門,宏科經濟,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我認為在近期政府不會再出臺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性政策。對于這一點,克強總理、央行行長、財政部都表明了態(tài)度。因此,我們不要把企業(yè)的未來寄托在政府的政策上,要踏踏實實把企業(yè)做好。
下面我們分析下到目前為止的一些改革措施,及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都是很正確的,比如,混合著所有制、借助市場和民企來改造國企,開放行政壟斷行業(yè)、中石化開放下游的加油站、鐵道部開放投資,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現在注冊公司手續(xù)大大縮短,工商稅務的障礙減少很多,但是方法上還是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在于,1、對于混合著所有制和開放行政壟斷行業(yè)來說,要解決民間資本的產權保護問題。據我所知目前的民間資本參與積極性并不高,比如就,加油站開放30%股權,讓你當小股東,有學生問我可不可參與,利益怎么能保證,董事會能不能有席位,得到的答復是沒有,那么參與的角色是什么,只是出資人,小股東不可能改變國有大股東的想法,那么權益就沒辦法保護。因此,簡單的開放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有有效的民間資本的產權保護。
我建議,1、過去明顯的冤假錯案要平反,比如一些侵犯產權的事件。一些民營企業(yè)家把資金轉移到海外,就是認為國內的環(huán)境不安全。我在加州3個月,所到之處基本可以不講英文,滿大街中國人,不只是游客,看到的中國人買房子、找律師辦移民,把資金轉移到外面,美國人抱怨,房價都讓中國人推上去。民營企業(yè)家把資金轉移到海外是認為國內的環(huán)境不安全。2、推薦司法改革,建立獨立的、透明的司法體系。經濟的改革,如果沒有司法和政治的配合,不會達到所設想的結果。
2、第二個在改革方法上可以商榷的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不是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
到目前為止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貿區(qū)沒有實質的變化,只是周邊的地皮被吵起來,醫(yī)療體制的改革也在推進中,但沒有顯著進展。為什么呢?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阻力。上面長官下命令也很難克服下面既得利益的阻力,本人信心不足。在自貿區(qū)開放資本賬戶,反對者會說過快的自由開放影響國家安全,會沖擊資本市場,不能開放,而這些人大多是政府部門,一旦開放他們的作用就沒有。銀行也反對,別人沖進來把他的蛋糕分掉,這都是既得利益,從幾個大銀行要圍堵互聯(lián)網金融的創(chuàng)新就可以看出。
因此,對于改革紅利,要有一個很現實的預期,阻力不能低估。
在這個情況下,企業(yè)怎么辦?——為漫長的冬天做好準備
